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刘义庆生于东晋元兴二年(403年),年幼时因聪颖被刘裕所知。其父长本是沙景王刘道怜,因叔父刘道规无子(初,宋太祖刘义隆被刘道规所抚养,因为礼法中没有两个继承人的做法,所以刘道规拒绝了宋高祖下令将刘义隆过继给他的打算),故而被过继给了刘道规。年仅十三岁就袭封为南郡公,之后又授予他给事的职位,刘义庆没有接受。 [3]

刘义庆

义熙十二年(416年),刘义庆随刘裕北伐长安,拜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没有上任。转而担任统领豫州军事的职务、兼豫州刺吏。并且统领淮北诸军事,此前的豫州刺史以及将军诸职务依旧不变,也由他一并担任。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刘义庆袭封临川王,又征为侍中。元嘉元年(424年),担任散骑常侍、秘书监,后拜度支尚书,又迁为丹阳尹。此前的辅国将军和常侍职务不变,也由一并他担任。元嘉六年(429年),加尚书左仆射。 [2]

元嘉八年(431年),太白金星侵犯左执法星,这是不吉利的天相,刘义庆惧怕有灾祸降临,请求到外地镇守。高祖援引比喻加以劝阻,刘义庆坚持请求解除左仆射之职。于是高祖答应了外镇的请求,并任加中书令,进升号前将军,常侍、丹阳尹职务保留不变。 [3]

元嘉九年(432年),出任平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雍益宁梁南北秦七州诸军事。刘义庆居荆州八年,政治清明,安定祥和。元嘉十二年(435年),朝廷向各地招贤纳士,刘义庆表举前临汝令新野庾实、前征奉朝请武陵龚祈、处士南郡师觉授。刘义庆注意安抚人心,州辖以内官长的双亲老人不随住在官舍中的一年内允许官吏三次给家里送东西。 [2]

元嘉十六年(439年),改任江州刺史,兼任江州豫州之西阳晋熙新蔡三郡诸军事都督、散骑常侍、卫将军,保留持节原职。元嘉十七年(440年),调任南兖州刺史,不久兼任都督南兖徐兖青冀幽六州诸军事,上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2]

在任期间,刘义庆撰《徐州先贤传》十卷上奏给朝廷。又模仿班固的《典引》写成了《典叙》,用以叙述当朝功德的美好。其所著的《世说新语》以及撰写的《集林》二百卷,至今还在流传于世。刘义庆一生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文辞虽不多,但足为宗室之表。少时擅骑射,长大后招聚才学之士,远近必至。当时有名的文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礼遇。 [3]

刘义庆在广陵生病,加上白虹贯城,野麋入府,心里十分厌恶,于是请求回到京都。太祖同意他解除在广陵的职务,用本官号回朝。元嘉二十一年(444年),薨于京邑(建康),时年四十二岁。追赠侍中、司空,谥号康王。 [3]

作品名称

内容简介

相关评价

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刘义庆组织编写,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4]

亦作《幽冥录》《幽冥记》,志怪小说集,刘义庆集门客所撰,30卷,原书已散佚。鲁迅《古小说钩沉》中辑得二百六十五则。书中所记鬼神灵怪之事,变幻无常,合于此意,故取此名。书中有不少故事与《列异传》《搜神记》《搜神后记》相同。

《幽明录》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志怪小说集,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文笔之优美等方面,独具特色,成绩显著。 [13]

类别

名称

散文 [7]

陈太丘与友期行

咏雪

诗歌

史传 [2] [8]

《后汉书》五十八卷

《徐州先贤传》十卷

《江左名士传》一卷

《典叙》

《宋临川王义庆集》八卷

《集林》二百卷

义庆幼为高祖所知,常曰:“此吾家丰城也。””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太尉袁淑,文冠当时;义庆在江州,请为卫军咨议参军。其余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鲍照等,并为辞章之美,引为佐史国臣。宋书·列传第十一》 [3]
少善骑乘, 及长,不复跨马,招聚才学之士,远近必至。太尉袁淑文冠当 时,义庆在江州请爲卫军谘议。其馀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 鲍照等,并有辞章之美,引爲佐吏国臣。所着世说十卷,撰集林二百卷,并行于世。文帝每与义庆书,常加意斟酌。南史·列传第三》 [2]
《世说》八卷(宋临川王刘义庆撰)隋书·经籍志 [11]
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文词虽不多,然足为宗室之表。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少善骑乘,及长以世路艰难,不复跨马。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太尉袁淑,文冠当时;义庆在江州,请为卫军咨议参军。其余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鲍照等,并为辞章之美,引为佐史国臣。太祖与义庆书,常加意斟酌。(《南史》评价) [2]
此吾家丰城也(《南史》宋武帝刘裕评价) [2]
读其寓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少室山房笔丛》胡应麟评价) [5]
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评价) [4]
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 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联系:78773412@qq.com
小说巨匠

沈既济[唐代]小说家

2025-3-10 8:37:22

小说巨匠

金庸 - 武侠小说作家

2025-3-9 17:17:21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