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鸾,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曾官至右卫长史,少攻丹青,主要活动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擅写活禽生卉、山花园蔬,时以牡丹第一、正面鸟雀第一、折枝第一称名画坛。
边鸾一生创作甚丰,据《宣和画谱》记载有33件作品,其内容多为孔雀、鹧鸪、鹡鸰、白鹇、牡丹、梨花、桃李、木瓜等名贵禽鸟花木。他将题材扩展到“山花野蔬”,并为长安等地的寺观绘制的花鸟画,颇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双凤鸣梧图》
边鸾的花鸟画艺术在形神塑造方面,着意于描绘花卉禽鸟的姿态和神情,追求形神兼备,达到了“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的艺术高度。其笔下禽鸟姿态万千、灵动自然,花卉娇艳多姿、活色生香。用笔设色方面,边鸾“下笔轻利,用色鲜明”,属于工笔渲染范畴。他在用笔上发展了盛唐以来轻利灵巧的一面,精工秀妍、轻健爽利;在用色上则大胆创新,突破成规,能做到根据具体物象“随时施宜”。
收录在《唐宋元明名画大观》里的《梅竹山茶雪雀图》(边鸾),画中能感受到寒冬季节,梅花盛开,三只鸟站在老树上,有的回望,有的望着远方,还有一只似乎被远处的美景所吸引正从枝干上飞走,画面尽显生动。枝干的婉转曲折、梅花的正、背、大、小、远、近变化,竹叶的疏密错落似乎都在阐释着深冬季节大自然的美。
《梅竹山茶雪雀图》
“折枝花”作为具有特殊审美意境的花鸟画构图法,是指描绘花卉时只截取其中最具艺术特质的一段或者部分入画,近距离地展示局部的枝干和花卉,必要时根据画面需要再配以禽鸟昆虫。
唐人多喜折枝花草,中唐诗人吴融题写《折枝》诗道:“不是从来无本根,画工取势教摧折”,是赞赏经画家剪裁取势之后,自然花卉的美感更加生意动人。当时能作折枝花的画家很普遍,而《唐朝名画录》则独推边鸾为“折枝花居其第一”。
边鸾的花鸟画,多采用“折枝花”式的构图形式进行创作,构图别具一格,画面充满了自然的天趣,令欣赏者回味无穷。《太平广记》认为边鸾花鸟画“折枝之妙,古所未有”。边鸾所作的《花鸟图》就采用了折枝构图的方式。边鸾以折枝入画就是一种成功的探索,并由此创建了花鸟画构图的新模式。
《花鸟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红花山鸟图》

《梨花斑鸠图》

《榛荆鹌鹑图》

《枯槎双凫》

壁画《牡丹芦雁图》(局部)
边鸾花鸟画不仅开辟了唐代花鸟画发展的新局面,推动了花鸟画在五代和两宋时期走向全面成熟和高度繁荣,还深深的影响着明清时期乃至于当今花鸟画的创作实践,同时也确立了边鸾作为花鸟画开创者的历史地位。